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,然后才是纯电动车,闪灵没有任何让步

到2030年底,劳斯莱斯产品阵容将全部为纯电动车型,不再生产使用内燃机的新款车型

而劳斯莱斯闪灵,作为劳斯莱斯汽车有史以来第一款纯电动汽车,印证了纯电动技术已经足够成熟。至关重要的是,闪灵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,然后才是纯电动车。这意味着闪灵的性能或驾乘品质并没有做出任何让步或妥协,相反,各方面均通过车辆的基础架构和工程研发实现了改进和增强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1

全铝“奢华架构”

闪灵是劳斯莱斯基于品牌独有的“奢华架构”打造的第四款车型。

“奢华架构”带有全铝空间框架,可以基于位于车辆四角的四个“工程硬点”进行近乎无限的扩展与调整。这种与生俱来的灵活性,使得劳斯莱斯能够以最优的方式定制每款车型的车顶、地板、横向结构和门槛框架等组件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2

闪灵采用定制化全铝“奢华架构”,闪灵较以往的劳斯莱斯汽车刚度提升30%。“奢华架构”的灵活性使得工程团队能够将车辆地板布置在门槛框架中部,而非其上方或下方。这也为电池和地板之间的布线和空调控制管线留出了通道,而安装在地板下方的电池则创造出平整流畅的车辆底部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3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4

不仅实现了更低的座椅位置,而且通过车顶的移动获得了更高的仪表板位置,带来包裹感极强的“茧式”座舱体验。闪灵倾斜角度更大的挡风玻璃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感受,同时也有助于车辆呈现卓越不凡的空气动力学表现。完全融入车辆架构中的电池布置方式还带来了令人欣喜的额外收获:这相当于增加了约700公斤的隔音措施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5

纯电动力系统

闪灵的推出,代表劳斯莱斯致力于迈入毫不妥协的电动化未来,因此选择了纯电动力系统而非混合动力解决方案。动力系统包括两台独立的励磁同步电机,前电机可以输出190千瓦的功率和365牛·米的扭矩,后电机可输出360千瓦的功率和710牛·米的扭矩。在性能方面,这相当于一台输出功率为430千瓦(584马力)、峰值扭矩高达900牛·米的内燃机。闪灵的零至100公里/小时加速时间仅需4.5秒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6

闪灵的锂离子电池组容量为102千瓦时,电芯的生产过程采用100%绿色能源。闪灵的续航里程为530公里(WLTP),通过195千瓦的直流快充装置,闪灵从10-80%的充电时间仅需34分钟 ,每补充100公里续航里程仅需约9分钟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7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8

闪灵具备能量再生制动功能,可通过按下挡位选择拨杆上标有“B”字样的按钮启动该功能。激活“制动模式”,能量再生制动得以增强,从而实现所谓“单踏板驾驶”,并可将车辆制动至完全静止。车辆启动时默认为较低的能量再生制动,以实现如配备自动变速箱的内燃机车型的驾驶风格。 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9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10

平面悬架系统

闪灵的悬架系统是首发于古思特车型上的平面悬架系统的进化版本。它将专门开发的硬件与闪灵的高速处理能力完美整合,呈献劳斯莱斯标志性的“魔毯般驾乘感受”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11

闪灵的抗扭刚度比现有所有劳斯莱斯车型提高约30%,使其不再需要如古思特的上叉臂减震器。在笔直的道路上,平面悬架系统可自动解耦防倾杆,允许各个车轮独立动作。这样可以避免车辆在单侧驶过路面颠簸时造成的车身晃动,并大幅减少由较小的重复性路面破损导致的高频振动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12

当系统监测到弯道时,平面悬架系统将重新耦合相关组件并使减震器阻尼变硬,四轮转向系统随即准备启动以确保过弯更为顺畅。转弯时车辆会对近20个传感器进行监控并调整转向、制动、动力传递和悬架参数,确保车辆拥有绝佳的循迹性和稳定性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13

改变一切的劳斯莱斯

闪灵与当代情感完美契合,也为品牌的未来指明了方向。正如品牌创始人所预见的那样,这是劳斯莱斯汽车自成立以来一直力求的杰作,将轻松自如、澎湃动力和耐用性完美融合。闪灵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,然后才是纯电动车。经过大胆的构思、精心的设计和精密的测试,闪灵惊艳出世,向世人展示劳斯莱斯所代表的当下与未来。

首先是一款劳斯莱斯然后才是纯电动车闪灵没有任何让步-图14

网友还看了
魅影 魅影 505万起 获取底价
Revuelto Revuelto 629.5万起 获取底价

最热评论

全部评论

意见
反馈